close

淺談膠皮的基本認識:

首先,膠皮是由上膠及海綿組成,組合的方式分為正貼以及反貼。
反貼膠皮,意思指的是顆粒朝向海綿黏合,表面為平的,一般通常平面膠皮。
正貼膠皮,意思指的是顆粒朝外背向海綿黏合,表面為顆粒,一般稱為顆粒膠皮。

平面膠皮,一般皆具有較高的磨差力,另一種不具摩擦力的平面膠皮稱為ANTI膠皮。以產地來分,又分為大陸膠皮、日本膠皮、德國膠皮。

(以下部份為三種平面膠皮,相對比較狀況)
1.
大陸膠皮:
上膠:硫化程度見附錄>高,膠面韌,不易破,黏性高。

海綿:細密、氣孔小、阻尼係數大見附錄>、彈性較低。
整體:比較硬,不過發力與否差異變化性大,容錯率低見附錄>,需要較高的發力要求以及較好的動作延伸技術支持。

2.日本膠皮:種類繁多,為最早的平面膠皮,可以說陸膠、日膠都是其演化而來。
上膠:依據其性質各有不同,不過其摩擦性強的,為比較“澀”見附錄>而不是黏。硫化程度見附錄>中等。
海綿:種類眾多,軟硬皆有。
整體:算是最有選擇性的族群,能適應眾家球手喜好。

3.
德國膠皮:
上膠:硫化程度見附錄>最低,表面軟而透,對球的包覆性佳,不過較不易以上膠製造旋轉,上膠易破損。
海綿:孔隙較大,鬆軟阻尼係數小見附錄>,支撐力較差,容錯性佳見附錄>,有較高的包覆性及持球感。
整體:有較長的持球時間,容錯率高,好咬球。


4.
ANTI膠皮:
上膠:特殊製成,磨擦力低。
海綿:較不彈,不過容易吸收來球力量。類似顆粒膠皮特性,速度卻比短顆粒慢很多見短顆粒性質>
整體:回球較怪異,偏向顆粒,卻保有如平面膠皮以海綿製造一點旋轉的能力。

 顆粒膠皮,一般以回球較怪異,打法特殊等為主,基本種類以顆粒長短決定,大體分為短顆、中顆、長顆。
首先要認識的部份,為何顆粒回球會怪異,其原因是因為球擠壓顆粒,造成顆粒形變,達到回球怪異的狀態。所以顆粒的組成,硫化程度,長度,排列間距都會影響擊球的狀態,相對的也很難掌握擊觸球一瞬間有多少顆粒在球上。
另外就是配海綿的狀態,通常海綿比較是影響速度彈性。所以越厚的海綿擁有越快的速度,不過相對的球狀擊顆粒的力量會被海綿吸收緩衝,變成只擠壓到海綿自然怪異性就會降低。

長顆粒:顆粒為三者最長、細、最難以控制,不易吃旋轉。對球具有反旋轉性見附錄>
長顆回球狀態:不發力回球會飄動不規則,沒力、球不向前走,發力球沉,不上跳。
長顆粒缺陷:不能主動製造旋轉,易冒高。

短顆粒:顆粒短而扁,速度最快。
短顆粒回球狀態:速度極快,不旋轉,能主動以海綿做一定程度的旋轉製造。
短顆粒缺陷:擊球點少,快一點、慢一點都會讓威力大打折扣。

中顆粒:介於兩者間。
中顆粒回球狀態:依據使用手法保有上面兩者的特點。
中顆粒缺陷:保有上面兩者缺點

 <附錄>
硫化程度:橡膠製造時,需添加硫固化膠結,雖硫的比例多寡會造成彈性、柔軟性的不同。容錯率:這裡指在擊球點不剛好的狀態下,可以利用旋轉、和膠皮的持球修正,達到該有的球點。阻尼係數:彈性體緩衝的係數,將衝擊力吸收再以較低影響的能量釋出。

 <補充膠皮規定-摘錄自國際乒聯規定>

2.4.3用來擊球的拍面應用一層顆粒向外的普通顆粒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2毫米;或用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4毫米。

2.4.3.1”普通顆粒膠”是一層無泡沫的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其顆粒必須以每平方釐米不少於10顆、不多於50顆的平均密度分佈整個表面。

2.4.3.2"海綿膠"即在一層泡沫橡膠上覆蓋一層普通顆粒膠,普通顆粒膠的厚度不超過2毫米。

參考資料:http://www.ittf.com

引用者請注意,此文章為原創內容,請注意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shone 的頭像
    ericshone

    ericshone的部落格

    erics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