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SP CURL P 系列使用心得... 

陸陸續續在尋找適用膠皮時大把銀子換來換去,想說把一系列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測試日期:大約將近一年 
*測試物品:

TSP BamBoo CURL P1 黑色 極薄海綿(0.3~0.6mm)=>包裝寫的 
TSP CURL P1-R 黑色 極薄海綿(0.3~0.6mm)=>包裝寫的 
TSP CURL P2 黑色 極薄海綿(0.3~0.6mm)=>包裝寫的 
TSP CURL P3 黑色 紅色 極薄海綿(0.3~0.6mm)、薄海綿(0.8~1.1mm)=>包裝寫的

*測試使用球拍: 
BTY Defence II FL
TSP RelexDEF ST
XIOM YOUNS ST

*測試內容:
三片膠皮的顆粒大小比較: 面:P2(直徑約1.8mm)>P3(直徑約1.5mm)>P1(直徑約1.1mm)=P1-R(直徑約1.1mm) 高度:差不多... 可能需要到專業的電子游標卡尺才有辦法顯出差異

*整體測試包含,平時練球,普通友誼賽,出外大型比賽各方面使用感覺。

*測試心得: 

TSP BamBoo CURL P1 
在近台表現會因為顆粒比較細軟,撥動感比較不那麼明顯,感覺顆粒太細軟,球抓不緊。撞擊表現優異,很容易就因為顆粒型變,撞出飄或沉的球。削球方面,因為其顆粒細軟,容易削出旋轉性強的球,不過在P系膠皮中,屬於出球較快,要求較多削球技術的一片 總結:退台削球為主的話可擁有相當的變化性,近台撥手對顆粒的撥動感受比較淺,撞擊上也須另兩片多出些力。 

TSP CURL P1-R 
P1一直是公認是日系長膠中最適合拿來削求的一片,不過許多新的規定下來後P1的確定禁用,隨之代替的就是R改良板,顆粒間距變大,不過一樣保有叫高的緩衝性及變化性。進台變化大,不過顆粒太軟,速度往往跟不出來,需要自體發力多。退台削就不用多提,穩定的抓球,大幅的下沉能力,削球類的利器。 

TSP CURL P2
在近台表現,因為顆粒較大顆,撥動感很明顯。有點不像長顆,有點像中顆,可以快速帶球。撞擊表現,速度為三片中最佳,變化性因為顆粒較大,不那麼明顯。削球方面,穩定!不過卻沒那麼多的變化性,持球感相當不錯。不過製造變化的能力就考驗使用者功力。 總結:近台攻擋表現漂亮,持球感高,連續穩定防守佳,不過變化性小,要擠壓顆粒製造空沉考驗使用者的功力 

TSP CURL P3 
三片膠皮中,能力皆為居中的膠皮,撥動感略差P2一點,但比P1好很多。撞擊表現,速度比P1好一點,跟P2比就慢了不少,P1是1的話,P3的速度大概是1.8,P2則有2.5左右。削球方面,能力為兩片之間,製造旋轉比P2來的容易,不過持球感大概只比BamBoo P1好一點點。 總結:個人用的相當上手,滿足了近台可以攻擊,退台可守。雖然在近台遠台能力都介於中間,綜合比較上覺得在兩面異質打法上會比另兩片都好些。 

*結論:簡單的下個結論,若是喜歡在近台快速攻球,以顆粒撥動彈擊為主的打法,可選擇P2。削球打法上可以用P1以增加變化性。另外就是,之前的CURL P1好像是被禁用了,才又出這片BamBoo CURL P1。另外P1、P3都有出R版,都比原本的顆粒更為長些,較長的顆粒增加了變化性,在TSP的數據上,都比沒有R的變化性數值高。


引用者請注意,此文章為原創內容,請注意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shone 的頭像
    ericshone

    ericshone的部落格

    erics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