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顆粒,只要是業餘球手多少都畏懼三分,特別是詭譎多變為主的長顆更顯的頭痛.在ITTF的"改革"下,現在反倒是對長科的使用者,包含在下,都感到可憐!依據最新去年四月公佈的以註冊可以使用的長顆粒,在這麼多著廠商下卻僅只有98種可以使用.長顆真的讓人這麼畏懼到需要嚴格限制到這種地步嗎?

依據ITTF規定的條件,長顆粒的直徑比上長度需要大於0.9以上才合格,現在也必須是帶有海綿的長顆才可以上場,一大票長顆粒都被扼殺掉了!記得在我開始打長顆的時候,我的長顆都被認為是中、短顆.說長顆詭譎,卻也因為長度被限制現在整個根本威脅不大.因為自己打長顆,對於這方面的打法應對,總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說被長顆的詭譎騙,不論是近台的攻擊甚至是退台的削球,我覺得不過就是不適應而造成判斷及應對上的錯誤!真的要怪罪器材,真的是種莫須有的枷鎖,更多時候不過就是人自己的錯誤而怪罪器材的默聲無語.

曾經跟被禁用的長顆交手過,永字號五六三!傳說中的香菇顆粒,確實我不否認他的變化性,來球的感覺都很難搞.可是我覺得在於使用者程度,使用不好的人,還是一樣打不出長顆的變,整場打完也許他不說他拿長顆你也就覺得是顆粒而沒很多變化.限制了那麼多!用的好的人依舊用的很巧,因為懂的顆粒的操作;軟硬兼施的對應,是對長顆的突破手段,不明白的人卻還是認為長顆粒是種旁門左道,不禁讓人感覺,這樣的改革到底目的即用意在哪裡!

特別是削球打法大量的採用長顆,對上現在強力的弧圈套膠,削球手卻是被越逼越退!只能近乎沒有出頭的打一個比賽的緊張性.為了這次改革,在下也從新尋找適用的顆粒,因為打的海綿厚!本身就已經很不像顆粒了,所以一像都採用顆粒較大的P2這種穩定度高為主的長顆,卻遍尋不到一片相似的,即使用了現在最大顆的Feint Long III,只能說跟慣用還是有差!反倒是對手倒是打的挺順手的,削出去的反旋轉強度跟以往有些差距,從削一個防守的下旋到像是削一個不大下旋的過度.在這樣搞下去,不知道削球選手會不會消失!削球的美感,最大的體會就在於削球手本身頂住一板一板的重擊,那種快慢節奏轉換的控制,柔美!多板數的來回,利用下旋限制對手有第二板的重殺手,比起哪些只是撈呀撈的伯伯,削球並不是沒那麼的膚淺!真正的削球是需要滿場跑動的去守回那多一板的堅持!以防守的角度出發,長顆粒確實是比其他正膠反膠都更適合頂球這工作,無奈的是!這樣下去,影響的不是職業的生態,卻是扼殺掉業餘愛好者百花齊放的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shone 的頭像
    ericshone

    ericshone的部落格

    erics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