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球場,被關心的最大話題,可能就是"又換拍子了呀!"或是"換新皮齁!",因為我手汗不多,拍子其實都算挺乾淨的。雖然換的頻率也算高,卻也覺得換拍這件事,確實比較多的成分在於讓自己感覺好!那為什麼不能以一種欣賞或是賞玩的態度去看待換拍這件事情呢?

然後每次去球場,又很多人喜歡找你討論球具!然後爭得面紅耳赤,弄得不歡而散。很差的是,他下次看到你,還是會興沖沖的跑來再跟你爭得面紅耳赤,然後進入這種無限迴圈的地步。在網路論壇走動也有些資歷了,看過、聽過、發過的文章或心得閱覽的數量也不算少,後來卻也越來越不想再發表這樣相關的東西在那種討論板,很大的一部分也就是因為感覺或是認知上對於"球具能力"看待的點不同,以及對球理解的程度差易造成這種認知的落差。

想發這篇,算是有感而發的抱怨吧!因為如果丟給指導老師看,他看完標題就會跟你說,你又選了個八輩子寫不完整的大標題在做學問。所以就當這是篇抒發無可奈何的抱怨文吧!

要談器材,我覺得很大的前提就是先談有多少"技術",並不是說只有國手或是甲組選手才有技術。應該說對於該項器材你能發揮多少的能力,你有沒有辦法駕馭!我覺得這點相當重要,就像Bryce大家都知道出了名的耐用,可是給老蔣用,他可能三天就打爆一張了,裡面膠柱都斷了!這代表什麼?他能發揮Bryce100%的能力,並且駕馭,這樣的狀況來評論器材是否才是較能讓人採信的呢!而不是一台保時捷給你,只敢踩到60Km然後就斷然的說這台車不會跑;同樣的,在下器材評論時是不是要先考量自己是否已經有足夠的技術將該項器材發揮出他應該具備的能力

再來我想應該是比較的"基準點",很多球友聽到人家說它的球質輕,就會嗤之以鼻的用不講理的蠻力尻死你,然後跟你說哪裡球質輕了!說一句難聽的這種行為有點愚蠢,因為球質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主要來自於自身、球板、膠皮三者能量的供應,有時說球質輕可能是三者其中之一沒有達到紮實的能量供應,舉個例子JOOLA tango EXTREM就是一張很典型的皮,他的手感柔和,速度快,但是相對因為它的包覆,他的球是很輕、快,不是所謂重球質的膠皮!而基準點就在這裡,同樣的動作、同樣的底板、同樣都能發揮器材能力的技術,如果確實有球質輕重、尾勁強弱的差異,這是因為器材本身的差異造成。而當要比較器材時,除了駕馭能力外,請先把基準點定好,才是相對的比較

第三,是器材造就多少"結果",這個比較點很大的一個部份要建立在技術水平夠的狀態,現在的膠皮速度一張比一張快,性能一張比一張要飛上天,可是你沒有紮實的技術去駕馭時,往往就會出現依賴器材的能力,依賴咬球感,依賴器材了力量,然後討論的總是在哪張皮好咬球、旋轉很強或是速度飛快上,那麼不就像是前面提到的,沒有基準點,僅是器材本身能力發揮不完全造成的"結果",就像回到Bryce身上,柳承敏可以爆衝、可以連續拉弧圈,你可能只能拉一板不很衝的球,球不很紮實,來不及還原被球皮的速度擠壓到,然後你說Bryce很強大很好用!這聽起來是否有些令人莞爾呢!

最後,我想是器材最主觀也最多紛爭的地方,所謂心得分享,也稱做"感覺",因為感覺是主觀的,常常會碰到的狀況就是,某某人說什麼器材多神多神,你興沖沖也去弄了一樣的,結果一打以後勞賽,然後就開始說他唬你之類的。這就是為什麼要先將上述的那些項目先了解,對方的能力,基準點,是否能駕馭都考量進去,評論才會有可信度。因為對球的理解層度不同,確實會造成器材使用上的差異及喜好,包含這裡發表的文章都一樣!是個人的感受,我們也盡量客觀公正的表達我們的對器材的評論,不是絕對,但是我們秉持著絕對是可以駕馭發揮的器材,才會撰寫,三位筆者的程度最少也是在大專杯乙組出賽過的選手。

抱著一個分享的心態,希望能推廣這項運動,也希望帶給大家正確的觀念,我想這是我們建立這裡的初衷,也是最高原則。更希望有更多人能與我們討論、指導及分享心得,為推廣這運動而努力。

引用者請注意,此文章為原創內容,請注意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shone 的頭像
    ericshone

    ericshone的部落格

    erics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