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拍橫打可以說因為王皓而紅,而他的手拍也隨之水漲船高,那種感覺就像是Stiga為了馬琳而製做了EG,卻是因為陳玘而大紅大紫。為什麼這麼說呢!在王皓大紅之前,我沒看過人家推薦過YE,結果王皓的出現!大家才真正的看到這把為了蓋亭製做的弧圈好拍。然而從有機到無機,YE到狂飆皓656,真的讓我感到無機的定案!確實顛覆了大陸板的迷思。下面就為這一系列的「皓」板,做個簡介
YASAKA EXTRA
簡稱YE,板厚約5.8mm,一開始是為世界冠軍蓋亭量身打造的球板。為配合蓋亭的暴力不講理弧圈球,在較軟的拍身,選擇了硬度較高的安哥力面材,使得在提供強烈旋轉的同時保有拍子的剛性與適當的速度。隨著轉換到40mm的大球年代,這把拍更顯的全面且安定,特別是直板的YE。
YASAKA的直板,手感柔和,細膩,重視旋轉及落點。特別是YE身為直板,板身夠薄韌,板型狹長,型變適中,根本就是為了直板橫打而量身打造的球板,加上較薄且錐度收縮剛好的握柄與材料、手感的清晰傳遞,使得此板深受直拍橫打選手的青睞。
從凶悍打法的閻森,細膩的馬琳,全面的王皓,職業到業餘,都有人用。全面是他最大的特色,現在可能最大的問題是他的速度會備受考驗。不過仍是瑕不掩瑜的經典。
[王皓的YE]
DHS 狂飆皓
簡稱狂皓,板深約5.6mm,紅雙喜為了王皓而打造的,當時出了兩把!狂飆王、狂飆皓。相同的厚度下,價格卻差的一倍,尚未拿到單向世界冠軍的王皓,當然是便宜的那一把。光看包裝就覺得,狂飆王用心很多。
這兩把拍可說是顛覆了大陸做工不良的印象,工藝水準有相當的水平,不過在此就單純先提狂皓,狂王就請參閱DHS-狂飆王。狂皓打起來的感覺,當時最大的感覺就是可以"撞"的OC,剛性足夠。面材採用KOTO加上力材的樟子木提供很好的力量驅動,在配合上AYOUS的適度型變成了一個很棒的咬合及吞吐。但是在過薄的大蕊下,軟硬的差距感覺明顯,外硬內軟的首先感受是假硬,表面硬感覺出球快!卻不像YE一體感夠強。其次是虛並空洞,在中遠台時,明顯感受到的是力量與速度的不足。
對於頂在近台有一定的速度優勢,採用了較薄的板身與YASAKA的拍型在橫打上也找到很棒的比例,這把拍確實顛覆了大陸球板的感覺,不過品控確實是種問題!後期的狂皓,比起早期的感覺變得更木更不活。
另外就是一個插曲,很多人一開始看到王皓都用的是特制的天罡柄,覺得這把根本是出來唬人的!就像當時的王勵勤,紅雙喜的握柄卻是OC的板身。不過關於天罡柄個人覺得紅雙喜給的理由很好,也讓人接受!再定案前試做了許多的原型拍,直到王皓打到滿意的原型板(天罡柄)要做定案生產,王皓卻將其視為自己的幸運板!為了怕過度消耗,僅只有比賽才用,其餘時間皆使用副板,確實如果是把可以帶來好運的球板,我相信不論是哪個球手都不願意更換的。
[天罡柄的狂飆皓]
[王皓的副板-正常的狂飆皓]
DHS 狂飆皓656
直接簡稱656,與狂皓做個區別,板身厚約6.2mm,這把拍是在一種很巧合的狀況下換來的。講實話,剛確定有換到時,挺興奮的!畢竟來台灣的並不多價位也高,算一算我拿了個很不錯的價格。拿到實拍後有些躊躇了,畢竟覺得打老狂王就足以應付無機。好幾次要試拍時,在出門去那一刻又把皮撕回去貼狂王。因為板身加厚,感覺僅是加厚了大蕊,感受可能跟狂皓沒差多少。
敲了空板,整體感覺跟狂王很像,聲音的低沉度,感覺是把很持球的板,可是多了厚度,難免型變減少,尾勁也降低,這是我更不想打的理由。
上網看了很多656的資訊,都說改善了很多狂皓的問題,好打的程度與評論機乎都很一致。近日真的把尼傲狂三與R500整套無機移到他身上開打。只能說他打出尼傲的價值!原本尼傲的硬感覺不見了,柔和的借由底板的勁提供一個很好的驅動感覺,一體的出力感。增厚的大蕊彌補了面材的軟硬差距,足夠的力量與支撐,讓硬梆梆的狂三活了起來!
我覺得用「水床」來形容感覺很貼切,柔和!卻有支撐,深層又有水的膨派威力。讓人太驚艷了!在速度、旋轉、質量上達到一個很棒的平衡,讓人真的覺得!他不僅僅是加厚,在無機的用心!他絕對有他的特點。跟朋友做了點討論把感覺統整一下大概的結論是這樣:
1.改善了內外軟硬的差距,表面也挑選較軟的KOTO,增強了一體感
2.有足夠的力量,應付中近台
3.在無機器材中,提供足以打大陸皮的能力
4.遠台雖然還是較吃力,但有抗衡的能力
感覺成功的升級狂皓,價格也一樣升級了不少,不過感覺還挺值得的,外包裝也因為王皓拿了世界杯冠軍,重視許多!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樂樂拍照起來就是感覺很蠢,跟水晶牌頭像一樣!感覺影片中的他還挺不錯看的呀!舊的水晶牌確實比較好看...
[狂飆皓656]
引用資料來源:國手乒器http://www.fotop.net/rxng/cntt?page=1
引用者請注意,此文章為原創內容,請注意註明出處
- Dec 24 Thu 2009 13:23
皓系拍,從有機到無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