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球拍的好壞,簡單一點去看就是他能在擊球提供給球怎樣的能量狀態
可能回饋,可能吸收,這些東西的表現概括點來說就會是常被人討論的一些球板特性。像是彈性、硬度、吃球、型變、吞吐等,不同結構、選材與工藝製成都會影響這些性質。
在下是比較喜歡以五個方面去評估一把球板,分別是支撐性、彈性、持球、尾勁跟一體性這五方面,分述之來看。
支撐性:
也可以說是球拍的剛性,剛性保證了幾個點!彎曲型變小,向上支撐性較佳,跟彈性有所影響但不絕對,對於受力反饋的線性角度偏差小。根據這些特性比較直接表現上會跟膠皮比較有關。膠皮也有剛性,當膠皮附著在底板上受到力量影響時,這兩者的鋼性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剛性低得會先產生型變的表現,可能藉由材質的壓縮或是彎曲造成型變。
就像是一樣是狂飆,貼在支撐性較低的球板,就相對會比較難打透。
在力量穿透膠皮前,就會因為底板的支持度不夠,造成底板先受到來球力量的影響產生售力的相對型變。一個更直接的感覺舉例,STIGA OC因為薄韌,所以期受力時會產稱相當的彎曲型變感,造成觸球回饋角度有所偏差,撞到球會飄的那種感覺!可是貼上大陸皮卻比較沒這麼明顯,卻會感覺膠皮悶悶的,打不大出速度。主要來自於上膠剛性限制了球板的過度型變,卻因為底板的支持度不足,每每在擊球時要花更多的力量去讓底板與膠皮都產生相當程度的型變,底板與膠皮回饋所提功的能量才會表現在球上。
彈性:
指單單球板本身可以對來球力量產生多少的回饋能力。這個部份跟材料本身的關係最大。一樣的材料,本身會有軟硬的差距,與其他木材也會有差。像是黑檀木、黑桃木這類比重重且硬的材質本身就會給於球更好的回饋或是說在撞擊時能量的損耗低。
另一個就是木層黏合的膠水,硬化也會讓材料變硬,所以夾層越多、黏合層越多,相對的硬度也會提高。
還有一種是添加非木材材料,例如碳纖維、混和纖維等,不同的加料!為的效果不同,不過機本上以碳系為主的加料都會增強球拍彈性,隨制成的不同可能是直接加層,滲碳,碳毛等製程法有很多種,只是目標很一致。
這個部份一種比較攏統的說法就是,夾層多的拍會比夾層少的拍來的硬度與彈性都高些,但是隨材質的不同會有許多例外;另一個思考的點就是,這個世界上有幾千幾萬種的樹木,卻僅只有不到一百種被拿來做球拍,這一百種裡面可能只有三、四十種是常被拿來用的,更別說只有數十種的結構是一樣,且被各家廠商使用的。
持球:
這跟型變比較有關,球板受到來球力量產生相對型變。球的動能從碰到球板到出板中間能停滯的時間與能量傳達。這點可以依據材料的軟硬來調整,相對的跟彈性剛好處於一個對峙的狀況。所以又要彈性好又要持球相對來說這就是製拍選材上一個非常難的地方。
除了材料外,拍型也是一種會影響球拍持球的部分!較大的拍面,通常因為振幅更低,來球力量被分散掉的原因,會變得更容易吸收來球的力道已達型變,削球板就是個很不錯的例子!加大拍面除了增加防守上能碰到球的機會外,持球感通常會比一般標準拍面的拍子都更持球。不過相對的,力道被分散了,攻球的能力,球拍的力量也都沒那麼強了。
尾勁:
這個跟球板型變與持球有關,在球要出板前,球板能再回饋外還能多提供的能量,可以是型變提供或是材料變型提供。這些所謂的行變,也來自使用者的操作手法,像鞭子或是像彈簧一樣去操作。
一體性:
跟球板觸球振動有關,整體手上感覺的傳達,各層間的震動傳遞連續感等!這個比較屬個人手上感覺。
上面談的是一般底板的概論。幾個評論好壞看的點,下面開始說成品拍的部分。
會說成品拍不好,通常會說成品拍的彈性不加,這點不一定!因為鋼板的剛性與回饋不見得比碳纖維差。但是因為碳纖維有一定的韌度,才能在力量反饋上有更佳的效果。力量傳達的效果也會更好(包括個人的出力)。淺顯易懂點就是板子比較聰明給他狀況他會反應,成品拍相對就像頓一點的學生,會反應可能狀況不佳。
第二個是,成品拍通常有一定的價位,可能你花了兩千塊買的成品拍不錯打!可是我挑底板跟膠皮一千五就有一樣的水準。再者!一把好的底板(不見得高價)可以從初學到高階都可以使用,隨著對球理解的不同!只需要換皮,就有更棒的發揮。前面也有人提到,成品拍通常不好撕皮。
差最多的可以說是球板的一體性,成品拍通常都是大量生產,木材的品質不定,選材也不好。用久了,看過自動分離的。也看過球板內部整個被打散了(非成品拍都會了,何況選材不好的)!做工也較粗糙。
關於上面有人提到卸力削球的問題,我看過人家真的拿那個在削!削的很好,可是反攻可能連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力道都沒有。削球板雖軟,但是它很強調球板的持球性跟支撐性。把松下PRO縮小成一般攻擊板面,其實力道也不會太差。
有時去球場也很多人會跟在下討論器材,通常我都笑一笑就算了!因為即便是上面分開討論的五點,根本無法分開。他們都有一定的相關牽連性。而隨使用者的能力狀況,感受表現也不一樣!很多時候真的只能是”自己碰到才知道”,就像很多人討論VIS有天花板效應,可是在張繼科手上好像又不是那麼回事!
成品拍確實板子軟、持球時間長、好控制,可是相對的累積的能量跑去哪了?沒表現在你打出來的球上面,你可能出十分力尻出來的球,因為球板沒辦法好好的傳遞,出來剩五分。就變成總在做白工,這種感覺。
引用者請注意,此文章為原創內容,請注意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