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也會覺得不如不要再寫評測這類的的東西,主要是覺得很難表達得讓別人懂得我想講什麼。這大概也是大頭跟我說:「寫一行叫感受,用一千個字來寫一行叫評測。」的想法吧!雖然說總要寫的客觀,卻又老是再找基準在哪呢?失去了基準,不就不夠客觀,失去了比較的意義嗎?那樣評測還需要存在嗎?
一個月,這一個月因為一些事情的關係,既沒有打球也沒有器材可玩,也沒去找幾張還沒打的皮來打。看了很多新東西或是老玩意的評測,有些被抨擊的很慘,有些一樣不論內容只要是指標性人物就是好,有些就這樣引不起誰的興趣。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我很佩服的桌球人,你很難想像這個人對於桌球的熱愛程度,那份寬度範圍,可能是某天當他自己種樹出來要做球拍我們都不會感到太驚訝的程度之廣。
第一次見到他時,談話當然是聊桌球!聊一些共同的朋友。我跟他是在網路上認識的,當我們談起某個朋友時!他直接說:「他不會打球啦!」,當時我有些訝異,因為一般來說不會說的這麼直接吧!可是後來繼續談下去後,我才知道他為什麼這麼說。我認識他時,他才打了三年球,可是我感覺不出來他只練了三年,因為對球處理的觀念,組織球的能力,對球的理解跟看法,還有很多我對桌球涉獵的領域裡,都感覺除了是非常先進外,更再找一種業餘的打法。
那次交手印象很深刻,被打的有點無可奈何的感覺。再一次交手雖然找出了點方法,不過沒有膠水也有差,旋轉下降時!確實在兩個都刷膠的人手上有差,就像我們用的器材也差很多,有時都跟其他朋友戲稱只要是他覺得好打的皮或板子,大概就不是我們喜歡的口味。雖然這個指標性目前沒被打破,不過確實一個對用具追求是選手款的人!追求的打法是最業餘的極致打法。說實在的,打得也很好!如果說這種極端的結合下的強者寫一篇評測,該怎麼判斷好或不好?
要我選,我還挺喜歡他寫的評測,不是說因為他喜歡的可能我不會喜歡,而是因為我知道他的水準、理解球的狀況、打球的動作等!造就了他寫評測的結果。
前些日子,我看見他發了一篇評測,我覺得很貼近他打球的描述,卻被褒貶不一的說的很難看。因為認識他的為人,知道他並不在意,他只是很忠實的描述他打的感覺。就像第一次談話談到那位被他說不會打球的朋友,他很忠肯的描述為什麼他覺得不會打,該怎麼加強,該怎麼練!並不是真的看不起他的實力,而是很忠實的表達!對評測也是,他覺得1400寫出來的評測、1800寫出來的評測、2000分寫出來的評測都是具有參考價值的。因為他們很忠誠的表達自己的感受與人分享。
這也就是我覺得寫評測難的地方,如果忠於自己的感覺!很確切的反應了自己的認為,如果是大家都這麼感覺!會覺得描述貼切;反之,卻被說不夠客觀。而客觀的條件在哪裡呢?這也是讓我很猶疑要不要繼續寫這些東西。可是若要真的要說,我在別人的評測裡找到很多參考的依據,不見得百分之百契合我的使用感覺,在價值上卻是一種很好的參考。如果是這樣,我希望我的評測也能帶給別人一樣的幫助,所以才繼續的寫。
- Apr 12 Mon 2010 21:16
寫評測這回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