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接到ARIEX這家製拍商的來信,希望我能為他們的拍子寫一些評測。經過兩三
次的討論與溝通後!就請他們寄要測試的拍子來測試了。
收到的分別是ARIEX 568S 及 765S,五夾及七夾的中直。在幾年前這家製拍場開始在
網拍上出現時。我也有跟他們訂製過幾把,因為當時要做一些特殊夾層材料的組合。
收到的時候,基本上覺得做工很好。重量的控制上也很好。但當時做的拍子,基本上
屬於防守性的球拍。所以在操控性與手感要求上比較要求。基本上當時使用的檜材有
要求偏軟的,可能因為這樣的要求!造成手感上觸球比較模糊。
之後就因為材料上選擇比較少,就轉向別處去做訂製了。這一兩年來,其實也從不少
朋友那聽說該廠商工藝的進步,所以其實還是很期待這次的試驗。
拍名:ARIEX 568S 及 765S
結構:有大蕊純檜五夾 & 等厚七夾
重量: 83.6 87
拍面:164*151
厚度: 6.1 6.5
做工來說,,基本還是維持相當好的細緻度!原木色澤與水晶片、鋁牌,都可以看出廠
商製作的用心。不過我收到的七夾有些微拔絲的現象。這個比較麻煩!因為檜材的拔
絲,如果順木紋通常會擴大災情,不是延拍面整條就是深下去,這兩種!其實對愛惜
球拍的球友都會覺得有些彆扭。
單敲空拍來說,兩把的性質都還是有檜材的咬與控制性。空拍顛球也是偏向好控制的
持球手感。讓人有些期待,以檜材的夾層特點,其實也是好控制手感比較好!對咬球
上球感是屬於一個範圍!也就是在這這範圍內球會進,但相對的這種模糊點,會造成
撞擊力量與發力傳遞上的力量減弱。這是檜材與檜單最大的差異與檜夾一直難以超越
檜單的關鍵點。
568S
撞擊力道其實跟軟五夾很像,咬球的深度夠,也因為以大蕊的狀況!最後頂的還是有
持球的支撐感。不過咬球過身的狀況,與大蕊吸收力量傳遞上。球速跟質量都沒能很
完整的傳遞。讓回球的穿透力與破壞性都減少了也同時增加的來回的球。咬球比較深
的狀況下,只要能準確的到位,可以一直加重球的力道讓回球感覺很有侵略性!不過
要取分單靠球板或膠皮的力量就比較難達到。需要多利用深咬所製造的旋轉,球質量
上的變化配合落點去取分。
總結的來說,控制與卸力性好,拍子的力量以大球來說與支撐現在的無機膠皮來說相
當吃力。配合一些軟彈的膠皮雖有效的提升速度於一體性,但是質量相對也會減弱。
要說挑皮,到也不算,因為現在其實比較兩極化。選擇性上倒是可以選一些有額外出
軟版本的皮,這樣的皮本身除了質量跟支撐性夠外,也不會過硬。
765S
檜七可以說是檜夾的基本款,不少廠牌都有做!其實以評比性來說很容易有比較的基
準點。這把其實跟SEPTEAR很接近,不過拍面較長的優勢就讓他比SPETEAR更有威
力,一樣的它還是有檜夾咬深跟不能完整傳遞力量的問題,其實這點來說是檜七夾都
會有的通病,所以我覺得比沒大蕊的五夾來比撞擊力道更差,沒有固定在某一層能達
到很有效的力量回饋。過度卸力的狀況下,自身加力也無法有很好的加乘效果。整體
來說太偏軟,比五夾更難使用。看起來球的旋轉性質量都很高。但實際上的球質很低
,沒有辦法有效的持住球並產生加力。
總結來說,這把的球拍到是可以配很軟的類似F3的軟膠皮,使用加速往前的方式去加
強旋轉,並利用好的操控性,去加速穿越落點。
這次測試,其實有點小失望。因為如果當初是因為要求軟質的檜!造成手感上與力量
的不足。那麼此次測試的球拍應該是屬於攻擊性的球拍,表現上說悍或是鋒利,其實
檜夾,並不適合。要單說控制或是巧打的球拍,提供的彈性略顯不足。雖然說該廠牌
主張的是檜製品。但是抽油與烘烤的技術,可能還要再進步。檜材要控制性好,又得
有足夠的彈韌性。像橡皮筋一樣,拉多少能反饋多少力量!其實這才會是檜單一直受
人喜愛的特點。
也許,可以利用一些不同的材質組合,去補強!夾板的要求還是與檜單有所不同。可
能還需要再多做嘗試。
另外一點可以加強的就是拍型與握柄,這兩把其實在橫打時有很好的重心,主要是實
心柄,重心就不會過度往前,對拿起來的感覺重量其實很好!這點是可以繼續保持的
因為如果是這種重心,拍子重一點!紮實度會提升很多。
其次就是拍面大小,雖然說164*151的數值是馬琳拍型,但實際上已日版的YEO來說
大小是 163*148相當瘦長的特別板面,包含像STIGA及BTY的板面都在縮小,某些程
度上這種縮小的拍面貼皮的面積比較小,是整把拍子減輕重量比球拍輕更容易維持威
力並減輕手上負擔的方式之一。
引用者請注意,此文章為原創內容,請注意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