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ittaku Tenor

{###_ericshone/1/1970421698.jpg_###}
 {###_ericshone/1/1970421697.jpg_###}

結構:

結構:Limba+Ayous+梧桐+Ayous+Limba

拍面:157.5* 152m m

厚度:6.2mm

重量:92g

 

此拍是日本帶回來的有印刷版的ST,所以重量較輕。

拍面大小與厚度,是實際用游標卡尺測試。與官方數據也許有些許差異僅為合理誤差範圍。

 

前言:

其實這把拍的吸引人的程度似乎沒有前代的Acoustic來的好,重量也許是個很尷尬也很難避免的問題。當初要入手這把日版的Tenor其實也就看中了他的重量較輕,能符合我要的部份。後續會將為什麼一直強調"是日版重量較輕"這點來提出一些看法。

 

靜態觀察:

習慣的還是貼了皮,敲敲握柄!甸甸重心等!他還是維持樂器拍很好的慣例,實心握柄。這一系列的拍採用的都號稱是手工製工藝,也因為他沒有去偷空握柄中心,所以重心並不會特別偏頭,觸球的手感很不錯!(不要再問我沒切開怎麼知道!因為我切過幫人家換柄)

至於結構上,我偏向是由林巴+阿尤絲+梧桐的組成結構,這個就單純是以看木材的經驗判定,沒多大根據。因為沒辦法整面刨皮起來看。單看有磨拍肩的照片判別的。

 

對牆打球:

我對新拍子貼皮幾乎都會做的動作,大概感覺一下觸球的感受。不過以下就要分成兩個版本來說了。

無印刷台灣市售版:

有些人說這版本是給專業隊或是特殊訂製的才會無印刷,就像之前的小鳥拍。這個並不清楚,但就也只買的到無字狀況下,用的是一把95gFL,同一組皮就當作一個對照吧!

撞起來比較剛硬,雖然有吃球但是沒感受到有形變的樣子,拍子感覺比較木,球沉甸甸的。球彈出的速度跟飛行的力量比起前一代感覺增加了不少。雖不至於說像鐵板,但是似乎沒有像Acoustic那麼有手感,剛性足震動小了些。

日本印刷版:

92g原以為並不會差太多,畢竟就是要他當初打的那個出球速度與力道,但這把明顯的在出球上慢了些,有一定的吞吐的型變,拍子感覺比較鬆軟。但相對的剛性差一點!說是小升級版的Acoustic還真不為過。但是跟第一次打的Tenor真的差不少。

 

初步覺得這大概會影響球質吧!畢竟密度有點差異。

 

上桌實際感受:

無印刷台灣市售版:

觸擊球時,感覺還是有深入咬球在推出的感覺,但是少了那個吞吐的型變,要說好手感球都會進,似乎也說不太過去,有點不知道打在哪裡!接近甜區的部分都差不多。感覺球速與質量比Acustic有增加,很厚實,跟Acoustic那種薄實有點差異。脫板速度沒有增加多少!這點到不錯,有時間多製造旋轉增加質量等,手上的安定感也很不錯!發力上也很線性。發多少力給多少表現,不會像前一代會有突然掉球的狀況。支撐性恨不錯。

 

拉球來說基本上有著一板過的實力,不過因為剛挺與咬球感比較模糊,在製造弧線上需要更用心的去控制發力與延伸,停滯的時間並不像Acoustic追到球點,動作完整球的質量就會很不錯!這把脫板速度還是略快於Acoustic,使用者需要去發力去追最佳的出手點,較沒容錯性。

 

日本印刷版:

觸擊球的吞吐型變有出現,比起前一把可以較明確的知道處球點在哪,不過甜區還是稍模糊了一點。厚實與手上的安定感差不多,不過因為板子比較柔一點,球質比起無印版的稍輕,多了點好的控制。發力的限性感也差不多。

 

拉球的質量不差,但是那種一板過的威力似乎沒有了!有種舊狂王的感覺,可以無限把質量一板一板加上去的安定感,停滯時間與Acoustic差不多,卻有著比較線性的力量反饋,容錯性好些,但是同樣需要去追較好的出手點。

 

簡單的總結一下感覺

無印刷台灣市售版,拍子比較剛挺有力,型變與吃球感覺不明顯,球的質量與速度較好;拍子重,台內細膩技術上略顯的不靈巧。

日本印刷版,拍子力量與剛性小升級,提升的部份多表顯於發力時的線性感覺,吃球感較好,出球的質量差些。

 

比較起Acoustic,在力量反饋的部份,他們的線性感覺得好很多。這個部份是很不錯的,但是相對的犧牲了薄板的手感好,與輕盈感!

要說是Acoustic的進化版,倒不是很認同,比較適合看做一款新的系列。延續了球質好,結構紮實這兩點,降低手感與容錯性增加力量與剛性。

有興趣可以找來打看看囉!另外就是這系列的拍球還真老實弧線都不賊球球看的很漂亮,自己好打別人也挺好打的。

 

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shone 的頭像
    ericshone

    ericshone的部落格

    erics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