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思考很久要不要寫這篇看法,因為早在五月初的環島之旅中
看到有人提到這點.加上最近的一些心得.做出一些自己看法的
歸納,也許會對一些朋友對自己在選擇上做些幫助.所以還是把
它寫出來給想參考的人做些參考.

  在這裡就討論一個東西,也會是整個文的總結,選拍子很單
純就是就是”手感的喜好”

  外置型纖維:大多襬在力層,也就是面材下.這樣的結構很
容易就感受到纖維的特性,不管是那一種!就像以前提過的文章
蝴蝶牌很喜歡在新出一個纖維時,就做出一把3+2結構的加料
拍,而這樣傳統的結構,卻很清楚展現纖維的感覺

  這樣的拍最深的感觸大概就是這個纖維你喜不喜歡,這也就
變成以前所謂加料拍的手感,純木拍的手感差異.以一個最大眾
的BOLL ALC來為例子.很多人說弧線安定,有力咬球感
覺穩.確實!你只要能穩穩的咬透纖維層,拍子就很穩定的能有
相當的力量與弧線,也就是你要”提供一個力量去打透纖維,做

出安定的控制”相對的為什麼好借力,對方來球有力量就能不用
發那麼大的力量,達到上面講的那個條件.

  就我自己的看法它就像是強打者,用拍子的剛性與力量,去
強迫球改變走它要的模式.出力模式越均衡越安定(這只是一種
模擬,使用者還是人)

  內置型纖維:纖維擺在大蕊旁邊,這樣的結構其實我覺得很
大的目標就是創造出以純木手感為底,再用複合材料補強拍子強
度的做法.這種做法若單純討論現在比較多的5+2型態,蝴蝶
不是最早這樣處理的.但這樣處理的拍,得到的評價都很極端,
因為早期的斷檔感很嚴重.中、小力量像純木打深入進去,卻明
確的變成碳板的感受.但現在內力系列倒是越改越沒有這種狀況

  討論拍子的感觸,這樣的拍你要很清楚地去控制拍子的細膩
感在甚麼樣的力量會反饋出什麼樣質量的球,自己要比較清楚,
可是因為比較晚接觸到纖維,有比較大的容錯調整的裕度,但這
個部分是兩面刃,也就是提及所謂斷檔的部分,力量到纖維但不
足以打透時,拍子就會蠻失控的.

  就我的看法,這種拍就像是拖打者,穩穩的利用材料的柔性
吸住來的力量,再釋放出去.感覺進出球的時間比較長.要去調
整力量善用拍子不同的反饋表現.

  回到所謂跟打法戰型的適合性.最近球場有個甲組下來的選
手,看他打球,拍子好像比五夾板還軟,球被吸住都不大跳,被
他拉到球又衝又噴,出於好奇去看他的拍,老拍了.但拍子又硬
又剛,根本亂噴.可以說他功力好!也可以說他習慣那把拍.但
想表達的是他完全沒想換拍子!因為他說拍子力量夠好打!我想
現在的拍不會比那把沒力到哪裡.因為他也借過很多新拍來打.

  我的想法是越是這樣的選手,對自己的用具”感覺”應該是
更挑剔的,也就是不單純是有力無力,而是拿在手上打球的手感
喜好.所以我想也許了解自己喜歡怎樣手感的球拍,再來依據結
構推估可能參考意見,可能是想轉換入纖維拍的一個比較適合方
式,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shone 的頭像
    ericshone

    ericshone的部落格

    erics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