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直拍型差異  作者 橘/長城akkadi新天地 (已經作者同意轉貼)

要打中直的球友,多數為日直希望能擺脫反手上手不易的缺點,不過相對的兩面皮的重量比起日直來說重很多。球板的挑選及配置的組合自然就必須挑的更為精準。
中直球板的重量除了實際重量外,有個很大的關鍵在於「感覺重量」這一環,實際重量過重或是太過於偏頭的球板都會因為持板方式及使用橫打的狀況下造成手腕疲勞累積的速度快於傳統日直以及橫板,如果在加上發力位置的不當更容易因此傷害到手腕。

中直球板本身並不像橫拍是比較圓的,它是類似長橢圓的所以比起一般橫拍面積也來的長些。

所以除了球板本身的重量不宜過重外,中空握柄的球板也要特別注意挑選不要偏頭過度的。
打過許多廠牌的中直後,大概理出一些中直面積的差異造成的重心位置差異,跟大家分享。

先把大體分為歐系跟日系兩種
歐系廠牌像是DONIC、STIGA、YASAKA,這三個是屬於面積一樣的,以現在中直比較出名的YE(YASAKA GATIEN EXTRA),作為標準的話(接下來的比較包括日系都是以其為標準),個人認為是握柄粗細、厚度都是握起來最為舒適的,因為實心結構,也不會過度偏頭!(最近竄紅的DHS拍也是像YE一樣的大小跟握柄形式,似乎這樣的拍型比較能讓較多數的持中直的偏好就是。)

像是DONIC的球拍個人使用過KATANA - OFF SENSO V3、MASTER ULTRA POWER,這兩隻都是跟YASAKA有著一樣面積大小、握柄厚度雷同,並且像是有v3那把,DONIC本身還拉長的握柄長度以平衡重心位置,個人是覺得相當好的既保有中空柄的性質又不會過度偏頭。不過近些年來,DONIC有出一些面積小些拍型偏桃型的中直,就比較像橫拍,個人感覺這樣的拍重心不會靠前,不過感覺上就不是很有中直的味道就是

STIGA的球拍的話,因為這廠牌在大陸算是比較暢銷的,一些經典拍也都出了中直版本,面積等同於YE,帶有WRB的球板偏頭的感覺就很嚴重了,除了偏頭外就是握柄比較寬一些有時靠在虎口像我手小的球友會感覺不那麼舒適,通常會打磨一下就是。

另一個比較特別的就是Avalox這個牌子,它的面積雖然是YE一樣,不過因為它的握柄裝的比較進去,一樣是貼滿的皮它的長度就會比較小,這種拍重心也不會太靠前,不過其握柄也是比較寬且厚,手小的握起來真的不是很舒服。

日系廠牌像BTY、KKT、Nittaku其實都有他們比較獨特的拍型,一般來說面積都比歐版拍小一些。
以BTY來說,面積小了一些,重心掌握的也很不錯,不過它的握柄過厚。以持板來說手指需要出比較多力量把板子撐起來到與手成一直線。Nittaku也一樣是這個問題就是。
不過像KKT的拍,面積小,握柄也很薄,算是很不錯的!輕盈靈活下,面積感覺有點太小,打起來就有些失去長橢圓拍面的感覺,力量已經沒有方板集中了,又感覺力量再比起面積大一點的YE板型拍更少一些甩動的威力。

最後一個是DARKER,這個牌子其實不少人都很喜歡它的檜單產品,不過我個人覺得它的中直設計的有些失敗,整隻拍像水滴重在拍頭,重心靠前很多,即使拍型不大,拍子不重,卻造成感覺重量很沉。個人感覺並不是很好。

ps:會想分享這些主要是給一些想要挑選中直的球友一點選擇的方向,以及同樣是中直,為什麼膠皮會不合的問題做出發點分享,喜好問題就比較主觀,就參考即可。

引用者請注意,此文章為原創內容,請注意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shone 的頭像
    ericshone

    ericshone的部落格

    erics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