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IC Persson Powerfibre
結構:Limba+柳鞍+玻璃纖維混碳編織+Ayous+玻璃纖維混碳編織+柳鞍+Limba
厚度:5.6mm
在很久沒打過加料拍的狀況下,其實對加料拍並不陌生。因為周遭用的人太多了,從BOLL芳碳到最新科技的ZLC、ZLF都大有人打。打了一輪真的覺得自己有掌控加料拍的能力了吧!加上無機打到現在總有點力不從心,總結的來說就是少了膠水,暴發力、旋轉、球的長度,都打不到自己想要的點。
對昂貴的新時代產物沒啥性去的情況下,去找了自己想要的內夾層型加料,我一直覺著這種加料方式會是最合乎所為用複合材料補強的效果,當然像是innerforce系列的球拍也採用這種方式也應該有他的獨到處,所以我去挑了一把以前就看過的球板,DONIC Persson Powerfibre,因為我覺得比起純碳,玻璃纖維更有特別的味道,比較接近純木的感覺。
結構上也很薄,感覺擁有不錯的型變及持球感,在加上玻纖特有的加強旋轉性質,總覺得他做為五夾的進階補強應該不錯。
第一次打時,感覺上很軟,有點囧!速度也沒有,旋轉也還好。不過他的感覺很細膩,總覺得在一些細的球上很有把握!開始拉球後才顯出它的特點,拉高吊向前衝,拉前衝再暴衝,那種脫韁野馬般的球,讓我覺得有些詫異,越拉越大板卻也吃的越實手上的感覺挺安定的,但是也相對的弧線越來越平,而且落桌後的二跳非常奇怪,像是突然沒力了往下掉,但是卻帶有一定的旋轉。這大概是玻纖的效能加成吧!
在防守上也是,越加力卻越安心,手上越有數,一切只感覺這隻板要不斷出力,利用型變去控制球板出球,玻纖的弧線因為混合了碳編織整個被拉低了,也要相當注意球的弧線高度。
打了幾次,一直覺得板子很悶,一直有種虛彈的感受,索性就換了更脆的膠皮打看看。一下子就把底板的各性完全展現出來了,混合玻纖的脆、彈,加上型變,球板呈現出被補強的個性。可是也正因為這樣,發現了球板持球太過短促,兩層較硬的組合表面,讓持球變的太短,很容易就頂到玻纖,感覺上又回到當初不喜歡打加料拍的原因,那一層的出力很笨,感覺上不活,也就變成總得趕上那個點,才能保證吃球持球的狀況。越打越累…反而沒有當初想依賴加料省力的特點。反倒有點失去了自己擅長的利用手感跟球拍的持球做變化的特點。這最後也讓他無疾而終的在短暫的一個月的強力主力後黯然退下。
每隻拍對我來講只要能用上一段持間都算是很有收穫的,因為不好打撐不到一段時間,可能兩三天就換掉了。所以總結的來說,他確實是很有旋轉威力兼具細膩控制的球板。雖然撞擊不是強項卻也能頂上個一兩板,這種很有特長的底板,確實就得一直發揮出他的特點才打得好,也就是得在迎擊上旋上更加成的讓對方感受到超乎想像的旋轉回球。
喜歡連續拉小動作包咬轉的朋友真的可以試試,不過他的加料感覺挺重的,若能習慣他的旋轉威脅真的不容小覷。
引用資料來源:長城桌球用品社http://www.akkadi.net/
引用者請注意,此文章為原創內容,請注意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