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正膠打法,算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打法,所謂天下武功,為快不破!在38mm的小球年代裡,傳統的直板正膠打法正是如此,認識這種打法前,首先由基本的幾個大架構認識它。

膠皮:正膠,比較常用的稱呼就是短顆粒。撞擊出球快,較平面不吃旋轉,出球低平不轉,加上顆粒的天性吸球,可以達到很好的變化。隨之有海綿的正膠,除了速度加成外,更能利用海綿製造旋轉,以小弧圈進行主動搶上手的優勢。不過正膠球點極少,容錯性低,擊球點稍慢稍快,都會大幅降低球質。

*這裡也顯示出,當年的大滿貫選手劉國梁(現大陸國家一隊主教練),當時付出了超人般的努力,才能以此類打法達成選手的頂峰。

底板:既然此類打法講究擊球點,底板的選擇,自然以形變小,硬一點的底板以再增加球速。

打法:講究「快!」,快字不單單指球速,首先判斷快,離球台近再球落桌後的空窗期及進行撞擊。壓縮了回球的時間,對方自然就感覺球速好似被壓制著。再來打法快,離台近,再膠皮不吃旋轉下敢以撞擊搏殺對方,球速快的狀況下讓對方難以回球!加上膠皮天性,回球低、不轉,對方往往被頂著著感覺。第三取決變化快,11分賽制首重快速的節奏,當對方不適應你時比賽很快就結束,快攻這種打法,通常在一兩板解決問題,當對方來不及適應比賽已經結束,對方適應後又利用吸短等變化製造不適應。

*此類打法現今桌壇幾乎不存在,首先就是隨著膠皮膠水器材的進化,正膠的球速並沒有快到哪了,再者,因不能製造強烈旋轉,牽制的效果不如反膠。

技術要點:要敢搏,利用不吃轉,敢在台內搶先挑打。對方弧圈球要敢直接反擊。節奏要緊密,讓對方疲於應付,無法有效的打壞節奏。

相對應付:應付此類打法,要能以轉制快。雖說短顆不吃轉,但是海綿吃轉,旋轉夠強跳脫正膠擊球點的話,球質一低馬上轉被動進行主攻,離台稍遠些,以空間換取時間,拉住對方伺機進攻。

*這也就是現今桌壇正膠打法不多的原因,兩面反膠的選手正反都能製造旋轉,球速被旋轉制住。不過再業餘界卻吃得很開。

女子選手中有李佳葳,男子選手有詹健、黃文冠,都是正膠相當出色的選手。



引用者請注意,此文章為原創內容,請注意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shone 的頭像
    ericshone

    ericshone的部落格

    erics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