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平面技術vs顆粒技術
首先透過下圖了解一下,當球觸及膠皮,力量的狀態,在此以二維簡易的平面力系做分析的假設。左圖為球觸及膠皮的實太,右邊則為簡單的力平衡圖,為球將所有動能轉換為膠皮的最大彈性能,不考慮底板的情況假設下並保持在靜止的示意圖。
(橘色的為球,紅色為上膠皮,鵝黃色是海綿,茶色為底板)
這個部份就可以解釋為何平面膠皮能製造大量的旋轉而顆粒膠皮卻幾乎不吃旋轉。平面的部份,首先球旋轉的力矩,因為膠皮接觸面大,摩擦力產生了反向的力矩抵銷,所以在摩擦力大於脫離速度實可以持住球並施以力量;相對的顆膠皮則沒有相對大小的接觸表面積,足以製造抵銷的力矩。相對的球旋轉的力矩,造成了顆粒的形變與彎矩(如下圖)。
由接觸顆粒位置的不同(以單一顆粒為例)會造成不同的運動模式,進而造成球運動方向的改變。
上述皆能瞭解後,就來談顆粒膠皮的技術,顆粒膠皮之所以難練,其主因正式因為它的不安定性。球撞擊到膠皮時,並沒有辦法掌握有多少顆粒確切接觸再球上,並造成哪個方向的運動,其合力也較難掌控。所以顆粒多為撞擊的打法就是為了盡量讓球呈現上圖第一種模式的觸球,直線前進的力度大於其它方向的合力,已達到較好的掌握。所以顆粒的擊球點少,顆粒越長形變的效果越明顯,也就越難使用,訓練上則需要更長時間的修煉及對膠皮的掌握。
相對而言平面膠皮,不論擊到那一個點,都跟顆粒膠皮的第一種狀態一樣,平面可以視為一個極大的顆粒。並善用摩擦達到改善擊球點的錯誤。
引用者請注意,此文章為原創內容,請注意註明出處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