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買回了最喜歡的底板後,今天去打,那每一下的擊球感覺真好.彷彿你的手就是拍子,觸擊球的每一下都明瞭球撞擊在底板的哪個位置
.
對手感這個詞,一直沒有好好去探討過,因為認為自己是手感很好的人!到球撞擊底板的剎那都還可以感覺球調整拍形,在拉球上也可以很清晰的感覺要咬薄咬厚,今天卻彷彿那份感覺消失了,一直感覺感受慢了一點點.雖然拉的到球,也有感覺到拍子卻不知道為什麼就差一點
.突然想起以前聽過幾個名詞的差異,分別是「球感」、「第一手感」、「第二手感」.
分別對這三點做解釋的話:
球感:我比較喜歡稱為球性,簡單照字面,就是對球的性質掌握.有些人對於球的旋轉判斷跟感覺相當良好!這些人在"對於球"及"相對於球"的反應跟處理會很不錯,以拉球為例子,他們可能很容易去學習拉前衝跟拉高吊的區別所在,這是所謂自體本身對於球,的感覺比較好;相對於球也是,他對來球的弧線,旋轉感受都比較強烈,很容易反帶進而學習反拉.再以一個實例說明觀點,在網球比賽中對於壓迫到對手,再跟進上網的同時,有些選手採用凌空抽球,網球拍不像桌球拍本身有磨擦力可以單靠拍子製造旋轉.基本上都是靠身體一系列轉動帶動球旋轉,成被稱為天才少女的辛吉絲,仰賴的正是他這種對來球預測跟來球感覺好,利用落點,及這些壓縮回球時間的凌空抽球去達成一板一板的牽制.桌球受限於來球需要落桌這個動作,所以球再三度空間時的移動差距感覺小一些,不過像遠距離的放高球,反拉或是被擠迫到身體的回球球性好的人通常會比較容易做多板的回擊.
手感:簡單照字面就是手上的感覺,一系列的力量傳遞,從來球觸擊拍子>對拍子造成震動>拍面傳遞至握炳>手,這一系列能力傳遞造成物理現象進而轉變成感受,就是手感,像許多拍子被稱為手感好,主要是震動感覺柔和,整體傳遞的感覺清晰,不過也相對的有些人不喜歡這種震動的感覺.
第二手感:因為橫拍的選手現在比較多,所以先提.最後會跟第一手感做個總結.這裡說的第二手感,也就是指手掌的感覺,拍子撞擊球,震動傳遞給手,橫拍的選手因為握拍關係會覺得手掌的感覺比較多,其實手掌的感覺是比較不敏銳的,感受來球,做回擊!這一項手感,個人覺得只是確定擊球點,像是再牽球時,撞到球然後知道那個擊球點OK就做完整個擊球的動作,比較多的部分是"相對於來球"的感覺.
第一手感:手的結構包含手掌跟手指,觸覺最敏銳的地方正在指尖,用指尖感受來球,清楚的掌握球觸擊球拍的位置,在調整擊球!直拍改橫拍的選手其實這點的感受會比較深.因為握拍法的差別,特別是手感比較好的,這種感觸會更深,就像是當一個擊球用力到最後其實要連手指都做出力並調整的動作!多為主動的感覺!
有些人提及手感好壞,其實大多數的橫拍選手,在累積夠多的擊球經驗候,第二手感都不會太差,而第一手感則是需要開發培養的,簡單說這兩個都可以被培養,只是因為天生感覺的差異,這種能力開發速度快與慢的差距!許多人沒有開發也是可以依據擊球經驗的累積慢慢的培養出來,擁有這些能力或天賦並不是絕對的好!就像是有的小孩天生手感比較好,狀況好來球就算球點打的不對他也可以依據手感調整,依賴久了!就不重視擊球點的精準,所以一但當天感覺差了就打的一踏糊塗!加上球感跟手感這種東西都算在綜合素質裡面,像是最近火紅的王皓,直拍橫打一絕,讓許多人紛紛效法,但也不免說,他的反手是天才、天賦,擁有的球性,時在沒幾個人比的上,所以人才濟濟的大陸也才出一個王皓,說手感好!一路看王皓成長的選手都知道04年王皓的正手實在令人不敢恭維;談到綜合素質,馬林就是既有手感又有球感的,時常有許多非正規的回球方式或是在看似救不到球的狀態下硬是利用手臂把球弄回來,多變!卻也讓人覺得馬林有時不夠實在,這裡提及這些只是說這些天生的東西如果擁有了可以幫助自己多一樣判斷的附加武器
,過度仰賴附加品可是會讓本身主要使用的武器(像是擊球點精確等本質的訓練)荒廢喔
!
- Feb 06 Wed 2008 21:08
手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