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很巧的都碰到這類的快槍手,單面正膠一直是我覺得很難應對的類型,因為不像橫板某一面貼平面多往平面打就可以找出漏洞。

一位持的是日直檜單方板、一位是中國式圓拍,基本上打法就是借力,擋、擠、小弧圈。不過因為顆粒面的關西,球落桌後幾乎都往後滑動了約1/3的球身,所以擊球點幾乎都要往後半步,與長顆往前半部剛好相反。也因為這個原因常常都在球的變化期打球就被顆粒擠壓旋轉影響了回球。

這次感觸最深的,因該算是觸球的感覺,跟第一位打時,來球快卻有飄動,有點撇拉的感覺,所以一直認為是那樣的動作影響了來球,不過跟第二位打時,也是一樣的狀況,看似相當沉重的球僅只有落桌的一跳快,一退出去球幾乎都可以確實到位回擊,連削扣擊的球都還要刻意加往前的力道,平面的回擊球撞擊到上膠力量幾乎就化掉了,除了摩擦帶回去或是加力撞回去並沒有什麼好的方法。

不過顆粒就是顆粒,一樣有規律性,沒辦法帶強烈旋轉的短顆粒,在處理逼近底線的長沉球及短球的控制上都顯得比較薄弱,再一些比較難借力量的loop處理的方式也比較單調。

也觀察了幾場他們與其他人的比賽,業餘在應付顆粒真的除了要常練外,很難說單純理解就可以下場搏殺,像是另一位大哥(持直板)的speedo那個就算準備好都很難削,被短顆一撞,要再拉第二個真的很不容易,很容易就下網。還是要盡可能的耐心纏鬥,爭取短顆比較難上手的幾個環節。這時真的要說一句話,兩面弧圈不愧為現今的主流,以各項能力、打法的應付都實為全面之冠。

引用者請注意,此文章為原創內容,請注意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shone 的頭像
    ericshone

    ericshone的部落格

    ericsho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